联系邮箱
website@longdan-industry.cn

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,我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国。2022年,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44.3万套,同比增长超过20%,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%。但多年以来市场主导者却是国外的“四大家族”(发那科、安川电机、库卡和ABB)。招商证券研报显示,2022年“四大家族”占据40%的市场,本体国产化率在30%左右。肖永强表示:“国外‘四大家族’的发展有50多年的历史,所以他们不管是技术产品,还是面向特定场景的工艺方面的积累,都是非常深厚的,这一点可能国产还有一些差距。”
不过,业内普遍认为,在国产机器人龙头释放的“头雁”效应下,中国企业正进行追赶并实现突破。近年来,内资品牌市场份额一直在攀升,市场格局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。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(GGII)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2023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份额首次突破50%,达到52.45%。“我们的客户很多是在国内,我们更贴近市场,贴近客户,工程化、工程师红利给我们带来的快速响应、快速产业化迭代能力也是非常强的。”肖永强认为国内产品的优势明显。除此之外,肖永强认为,包括埃夫特在内的国内厂商,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——聚焦。“因为我们贴近市场,我们就可以把资源聚焦,特别是一些在国内发展的行业,我们聚焦到这些点上可以走得很快,而且基于我们自己的技术能力体系已经建设得比较完善,所以我们是有能力在这些点上快速突破。”肖永强表示。
在聚焦与突破的过程中,肖永强认为国产的迭代速度是很重要的,“我们已经具备了一种系统化的能力,可以使得我们在哪里需要去补的时候,有能力快速补上,这让我们的客户跟国产企业合作更有信心,而且国产企业可以做得更好。”肖永强表示。“国产的竞争能力在市场的结果上已经体现出来,这其实得益于国内主机厂、整个供应链协同发展的结果。”肖永强认为,当前全球机器人工业的主战场就在中国。“尽管放眼全球,中国国产机器人在海外舞台依然处于起步阶段,无论市占率和品牌知名度都有待提高。但是我们相信基于在国内形成的这些能力,赶超的机会还是非常大的。”肖永强表示。
Copyright © 泷澹实业(上海)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